社会责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责任 > 脱贫攻坚

做“精准”文章 下“绣花”功夫 省城乡集团 精准扶贫 力见成效

  • 2020年11月12日 10时
  • 魏晶晶
  • 集团办公室
  • 0



近日,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对2019年度省直和中央在甘单位帮扶工作考核情况进行通报,省城乡集团被评为“好”等次单位,这是省城乡集团继2018年被评为省级先进帮扶集体后的又一殊荣。成绩背后,是两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倾心帮扶。

生生不息,贫穷、闭塞曾是鸣鼓村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封闭的农耕生活像一条绳索将人们拴在了黄土地上,九百多名村民在坡陡,沟壑纵横的土地上耕耘着祖辈留下的希冀,尽管辛勤耕作的脚步从未停止,但单一的种植结构,微薄的种植收入,闭塞的交通让这个小山村迟迟迈不开发展的步伐。鸣鼓村的出路在哪?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帮助当地村民摆脱现状?这是省城乡集团联系帮扶鸣鼓村之时面对的严峻问题。修建产业路,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安装路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金秋助学”,成立合作社,实施消费扶贫,两年来,在省城乡集团的倾心帮扶下,鸣鼓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6300元增长到7500元。贫困人口从2017年的12户50人降至3户15人。


做足产业文章:黄土地里的“金疙瘩”

洋芋花开赛牡丹。4月播种,5月出芽,7月开花,9月结果,按照去年的产量,今年预计可以收入近2万元。”谈起洋芋带来的经济收入,康巴平高兴地合不拢嘴。

在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上,产业扶贫是主旋律,是主攻方向,也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主要抓手。“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省城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多次在扶贫工作会议中指出。面对鸣鼓村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作物亩产低的现状,改变种植现状,发展产业经济成了首当其冲的选择。

邀请专业机构测量土壤,四处考察寻找种源,多方咨询专家意见,2018年,省城乡集团经过多次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村情民意,筹资15万元,引进优良马铃薯原种“陇薯十号”、优良柴胡品种,种植马铃薯230亩、中药材400亩,初步确定了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康巴平就是第一批种植马铃薯原种“陇薯十号”的村民。及时发放有机肥,积极联系种植专家精心指导,有效预防病虫害,在省城乡集团的帮助下,当年康巴平家的2亩洋芋地就收入了近万元,这对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苦干了数十年的村里人终于发现黄土地上也可以种出“金疙瘩”。

可以苦干但不能苦熬一切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一切服务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实地检测论证、科学选种,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为了继续扩大鸣鼓村主导产业的发展,2019年省城乡集团强化资金和技术支持,免费发放6.57万元的有机肥900袋、地膜200卷,邀请种植专家进行系统培训,洋芋种到哪里,田间地头的技术培训跟到哪里。看到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省城乡集团一鼓作气打出“组合拳”,洋芋产业与农产品深加工相融合,在鸣鼓村建立粉条加工扶贫车间,形成农民入股、产销一体的合作社,开启了全程“保姆式”服务模式

资金、技术、销路问题在省城乡集团倾心帮助下,一个个迎刃而解,农民种植洋芋的热情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短短几年,鸣鼓村洋芋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230亩发展到2019年3002020年的529亩。经测产,盛产平均亩产达到5200斤,最高亩产达6000多斤,较之前每亩增产2000多斤,全村群众户均增收2500元以上。

 

强化基础设施:崇山峻岭中修出产业路

  “隔山能叫喘,走路要半天”这是鸣鼓村的真实写照,作为天水市武山县重点扶贫村之一,原本形容云贵地区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用在鸣鼓村也是恰如其分。

作物产量提高了,种植结构调整了,但闭塞的交通条件依然束缚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农产品如何从山高路陡的鸣鼓村里运出来?省城乡集团早在驻村前就围绕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要致富先修路!为了改善当地道路情况,省城乡集团与乡政府、村委会签订了“产业路”修建协议,冒酷暑、顶风雪、翻山梁,耗时3个月,投入64.5万元,在崇山峻岭间劈出了一条12公里的产业路,结束了多年来农产品种得出来,运不出去的闭塞局面。为了进一步方便农作、运输,两年时间,省城乡集团又投入近10万元,为鸣鼓村安装路灯30盏,彻底解决了全村夜间照明的问题。

路通了、灯亮了,村民摆脱贫困谋发展的信心明显增强了。2018年、2019年,洋芋陆续卖出了好价钱,2020年,两年期的柴胡也可以见到收益了,在村民们强烈致富的意愿下,省城乡集团计划将柴胡也做为特色产业列入合作社项目,帮助种植户更加方便地获取市场信息,为村民销售拓宽出路。

 

实施精准帮扶:落实一户一策,激发内生动力

天边刚吐出鱼肚白,养鸡户康晓明和妻子就忙活起来给鸡苗添水加料。5月中旬鸣鼓村夏意渐起,正是牛羊长膘,家禽增个儿的时候。康晓明的鸡舍里300多只鸡苗叽叽喳喳地挤在一起,这是省城乡集团为康晓明购买的第二批鸡苗。

再等四个多月这批小鸡苗就可以出栏了,按照一只100元卖,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说起养带来的变化,康晓明的话匣子打开了。2018年时相比,现在的康晓明创业脱贫的积极性高了,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了。

康晓明夫妻俩种着几亩庄家地家里三个孩子,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一家六口人过着紧紧巴巴的日子这些致富的路子不行我干不了!刚开始结对帮扶时,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帮他出的增收点子都被他拒绝了,担心种种、顾虑重重、畏手畏脚,身强力壮的康晓明成了村里脱贫帮扶的重点对象。

问题还是出在思想上!既然不愿意外出务工,家中又缺劳动力,那就在家门口发展养殖业。经过省城乡集团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劝勉激励、促膝长谈、讲解政策,康晓明逐渐放下了思想包袱。搭建养殖场,开展一对一的养殖防疫指导,出资4000元先后购置570只鸡苗,帮助争取政府扶助“五小产业”资金5000元,两年时间,省城乡集团手把手地扶持康晓明发展养殖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019年,通过养殖,康晓明净收入增加一万多元。有了鸡苗,有了场地,有了资金,康晓明干劲足了,胆子也大了起来,他计划着再进200多只鸡苗。

扫除思想障碍,激发内生动力,康晓明从不愿干,推着干到主动干,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在今年的森林火灾抢险中,康晓明带头第一个赶赴火灾现场抢险救灾,他和大家一起奋战三小时,终于扑灭了山火。

想起帮扶初期自己消极的态度,康晓明不好意思地说:“大家都在帮我,我要努力干点样子出来。”是帮扶干部的耐心,驻村干部的用心,省城乡集团的倾心树立了他脱贫信心


坚持教育扶贫:让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说起康永胜家的三个孩子,村里人都会竖起拇指,两个儿子陆续考入大学,小女儿就读初中,成绩优异。每次提起孩子时康永胜笑容里都充满自豪。

三个孩子好学肯读书,原本是件令人羡慕的事,但孩子们不低的学费却让康永胜这几年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孩子们连续3年的学费支出在七、八万,老母亲肢体残疾,每年需要几千元治疗费,妻子料理老人、孩子,我一人打工一年紧紧巴巴能赚三万多,一家人的开销加上娃们的学费、生活费,日子实在紧张”这几年,康永胜四处打工,省吃俭用地为孩子们积攒学费。

2019年,情况发生了改变,二儿子康一龙拿到了省城乡集团发放的3000元的助学金,同一年在省城乡集团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康永胜肢体一级残疾的老母亲拿到了每月369元的单人低保。孩子的学费有了着落、老母亲拿到了单人低保,康永胜身上的胆子轻了许多,这一年对于康永胜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一年。

近年来,集团公司紧遵习近平总书记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的重要指示,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把“金秋助学”列入2019年度集团公司七项重点帮扶任务之一,专门制定了《教育扶贫“金秋助学”试行办法》,首期筹措资金3万元,资助奖励当年考入高校的贫困家庭学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019年像康一龙一样领到省城乡集团助学金的还有11名家贫志坚、品学兼优的大学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两年多的时间,省城乡集团在鸣鼓村这片土地上聚焦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精准帮扶、教育扶贫,带领当地村民以皴染、工笔、写意、浓墨重彩等不同技法,将原本闭塞的小山村由靠天吃饭的模样勾勒成了如今结构多样、产业丰富的绿水青山画卷。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南昌路1808号 邮编:730000 电话:0931-8622128

    Copyrights © 2022 版权所有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二三四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制作 宏点网络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2558号

    邮箱登录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官网二维码
    XML 地图